1.1血压变化
①止血带休克:肢体缺血一段时间后又恢复血流灌注,往往出现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反应,轻者血压稍有下降,脉搏增快,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重者血压剧降,脉搏、呼吸加快,心悸,出冷汗,发绀,精神症状,严重者休克。
②血压升高:血压升高的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氮酸受体的活化有关。在动物实验中,N一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可使动脉压升高,应用其拮抗剂后,止血带放气后几分钟,止血带诱发的动脉血压升高和疼痛就开始下降,也有学者认为,止血带诱发的动脉血压的增高与交感神经活动以及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后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有关HJ。
1.2止血带疼痛
止血带充气后常引起肢体疼痛,无麻醉状态下可忍受约30rain,应用镇静剂和在麻醉下忍受时间相对延长。患者常诉肢体扎止血带处及以下部位疼痛不适,多为麻木、沉重感、烧灼痛。强烈而难以忍受。
1.3内脏损伤
肺脏是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靶器官,病理变化表现为急性肺充血、水肿、瘀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高原地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时间更早、程度更重、死亡更快。
1.4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表现为手术后肢体的麻醉后神经所支配的皮肤对痛、热、冷、压力的感觉丧失,肢体遵嘱运动迟缓或丧失。
1.5骨骼肌肉损伤
止血带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性反应,引起骨骼肌肉损伤,甚至是全身器官的功能障碍.骨骼和肌肉是主要受累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