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世界首例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手术,在中国武警脑科医院完成,术后患者情况良好。“神经再生胶原支架项目进入临床阶段,标志着我国再生医学修复脊髓损伤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研制过程中,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建立了实验方法,对神经再生胶原支架进行了临床前型式检验和生物学评价,加快了产品进入临床阶段的进程。”有关专家说。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组织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在交通事故、砸伤、摔伤、运动性损伤,以及地震、矿难等灾难中较为常见。脊髓损伤修复则是世界性医学难题,目前我国有超过200万脊髓损伤患者等待救治。
2011年,中科院启动战略性先导项目“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重点任务“引导组织再生智能生物材料的研发”等课题。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神经再生胶原支架,这是一种用于引导神经修复的新型组织工程材料。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在该课题中承担了“神经再生材料的检测”和“神经再生生物材料的标准研究”两项子课题,杨昭鹏所长、王春仁研究员和韩倩倩副研究员等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在“中青年发展研究基金”中,资助了该类产品检测方法的研究,课题负责人韩倩倩建立了此类产品引导神经轴突和体内降解性能的检测方法,为此类产品的检测建立了技术储备。
据了解,2014年初,戴建武团队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医疗器械检定所合作制订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的产品标准,并开展了型式检测。医疗器械检定所的研究人员在制定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材料的产品技术要求和临床前评价方法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研究,建立了针对神经再生类组织工程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体系,这对于促进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材料顺利进入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戴建武教授介绍说,此次医务人员采用结合了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来治疗脊髓损伤。也就是说,把间充质干细胞“种”在由胶原蛋白制成的支架材料上,再把支架植入患者的脊髓损伤部位。这种治疗方法在搭建脊髓神经再生桥梁的同时,还有利于重建再生的微环境。
据了解,第一批开展该项治疗技术的医院已经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国家相关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备案,计划第一批治疗6例患者,其余5例患者的治疗手术将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预计在1月底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