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
条件的改善,糖尿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已成为社区中的高患病率、快速增长、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对社区糖
尿病患者实施了低血糖护理指导干预,有效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由我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医生确认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
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8~76岁,平均(52.5±13.2)岁。治疗过程中患者曾发生过低血糖,所有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经过门诊或住
院及时处理均恢复至正常水平并保持血糖平稳。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路径:时段1:病例入选加入糖尿病之家。干预路径:①询问一般情况: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疗费用、经济情况、病程、并发症、血糖、体质
指数、饮食、运动、吸烟、饮酒及治疗用药情况等登记在册。执行者:当班护士。
②初次评估(SF-36):评估前使用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调查表,解释填写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加任何暗示,由患者自行填写后收回;不便书写者,根
据患者意见由家属协助填写。调查结果由专职糖尿病护师评价。执行者: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时段2:在糖尿病之家进行护理干预。干预路径:①认知干预,1次
/2周。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药物作用机制、低血糖的原因、症状,低血糖易发生的时间段,低血糖的自救方法,预防低血糖的经验,阶段行为改变模式的教育。
执行者:责任护士。②饮食干预:与营养师共同修订饮食计划、防治餐前低血糖、两正餐之间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正确选择加餐食物、食物交换法、
食物升血糖指数。执行者:责任护士。
③血糖监测:正确使用微量血糖计的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监测血糖的频率、回院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电话回访,1次/周,了解患者有无低
血糖再发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行为改变情况,及时给予相应指导。执行者: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时段3:3个月后。再次评估(SF-36):评估患者饮食计
划实施情况和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关系适应能力、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程度。执行者: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时段4:干预结束。按干预效果分
流:生活质量改善,达标,每月随访1次。改善不明显,再次进入干预路径,重新进行干预,予个体化的指导,及时调整干预路径实施。执行者:护士长、责任护
士。
1.3
生活质量调查:采用《医学科研方法学》中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进行问卷调查:共36项问题,测量8项健康因子和1个健康变化自评(HT)。
8项健康因子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
精神健康(MH)。得分值越低,提示该维度损伤越严重。所有问卷调查员均经统一培训,并一对一指导填写,由被调查者自行完成自评,对阅读及答写困难的患
者,调查员可协助患者进行自评。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符合正态及方差齐性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结果采用χ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干预路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所有观察对象通过1~3个循环均能完成护理干预,达到目标,完成率100%。糖尿病患者在社区通过低血
糖护理的指导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总体生活质量均比干预前得到显著改善,干预前后
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2.2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评分、血糖水平、体质指数比较:糖尿病患者在社区通过低血糖护理的指导干预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危害性认识、治
疗知识、检查处理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知识总评分明显得到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
体质指数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