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头稀土国际大酒店二楼会议室内,一个新的医学协会——包头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会正式成立。这家在自治区率先成立的介入治疗学会,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一个名词——介入治疗。
内、外科之外的第三种学科
不久前,市民王先生突然感到左腿不适,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动脉硬化。“整条腿都是冰凉冰凉的,脚发白,都没有血色了”。
王先生就诊的医院由于医疗设备等原因只能为他实施保守治疗,“就是个输液没有别的办法”,输了多次,也不见病情有明显好转。后来经大夫建议,王先生转院到我市某医院介入科。“大夫说介入治疗对我的病特别管用,咱以前也不懂这个介入,听说效果好,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了”。
王先生的接诊大夫张磊清楚记得当时他的状况,“这个患者是我去急诊收回来的,当时患者左下肢的股动脉还有腘动脉还有足背动脉这些都是搏动消失的。”
在医生的建议下,王先生选择了介入治疗支架手术。手术在两个小时内就得以完成,两天后,他便能正常地下地行走了。他没想到,通常治疗手段不好治的病,这么个小手术就给治好了,这让对“介入治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
届京、穗、蒙介入技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穆永旭介绍,介入医学是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介入治疗涉及人体消化、呼吸、骨骼、
泌尿、神经、心血管等全身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以往认为不治或难治的病症如各种癌症、心血管疾病有独特效果,拥有内、外学科所不具备的独有特点,
在现代医疗诊治领域已迅速确定其重要地位。
“通”、“堵”、“注”三招见奇效
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患者饱受子宫肌瘤困扰已有6年之久,咨询过多家医院,大多数医生建议她把子宫切掉,她犹豫再三,始终不愿意接受手术。
她
的主治医生、我市某医院介入科大夫闫瑞强告诉记者,子宫肌瘤在30岁-50岁的女性发病率约30%,目前介入治疗已发展成一个成熟的技术,在国外,已经取
代子宫切除术,成为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我们可以把导管伸到子宫动脉里,把子宫供应肌瘤的血管堵塞了,保留子宫动脉主干,这样过两天就形成侧枝循环了,
而子宫肌瘤对缺血是不耐受的,他还没形成侧枝循环就已经坏死了”。
据了解,目前介入疗法主要采用三种治疗手段:一是“通”,即恢复血管、管腔正常形态。二是“堵”,即堵塞供血血管,使供血血管减少或消失。三是“注”,即动脉局部直接注入药物的方法。“别小看这三种方法,可以治疗很多种疾病呢。”
微创、合并症少、见效快
让王先生对介入治疗称奇的,不仅是手术时间短,见效快,还有创口小,“就在床上躺了两天就下地了,创口就吸管大小”。即便是子宫肌瘤这样的手术,也因为比腹腔镜更要微创得多,让病人的心理恐惧感大大减小了。
之
所以如此,与介入治疗所采用的器械有关。据介绍,介入治疗是在现代影像设备下,利用一些特殊的穿刺针、导管、导丝、支架等微创器械,对一系列病变如肿瘤、
血管狭窄、食管狭窄梗阻等进行诊断和治疗,与血管有关的疾病尤其是其能够大展身手的领域。由于介入器械的微小,其创伤便也很小,能够取得恢复快、安全可
靠、并发症少,可重复进行,并能解决一些内、外科较难解决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