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医疗器械网为您的产品打造枝状产品链为我们的服务目标! 热线电话 025-86978335 登陆 | 注册
东方医疗器械网 - 医疗器械新闻 -器械百科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析
医疗器械新闻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析

  文章来源:东方医疗器械网

关键词:糖尿病

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 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09例T2DM患者,根据超声诊断结果分为斑块组(A组)反菲斑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年 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酸(SL-Ai、血脂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A组年龄、BMI、FBG、HbAlc、收缩压、TC、TG、LDL-C、SUA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收缩压、LDL-C、SUA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收缩压.LDL-C.SL-A在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2型;动脉硬化;颈动脉;危险因素
 糖尿病大血管事件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动脉斑块的形成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因此,如何早期发现并干预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脲、脑动脉及其他 部位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 率。胡。且颈动脉表浅,易于检测,因此是超声检测大动脉硬 化中的常用部位胡。本文通过对109例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的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T2DM患者颈动脉
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早期干预,预防心脑血管 事件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在本院就 诊的T2DM患者109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2)合并严重心、肺、肝、 肾、脑等并发症;(3)严重急、慢性感染;(4)妊娠;(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A组)和非斑块组(B组)。A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 龄(68. 96±8.35)岁,病程(7. 49±2.47)年;B组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61. 41土12. 28)岁,病程(7. 85±2.78)年。

 1.2方法
 1.2.1临床资料采集 询问病史及体查,记录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血压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1.2.2实验室检查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窒腹血糖 (FBG)及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尿酸(SUA)、血脂。

 1.2.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采用德国西门子的SONOLINL G60 S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9 Hz, 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检测双侧颈总动脉根部、 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观察血管走行、管壁光滑程度、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斑块部 位、大小、回声及形态特点。测量IMT值,将颈动脉IMT≥1.5mm判定为斑块形成(A组),IMT<1.5 mm为非斑块(B组)。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lO.O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i±s表示,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 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Z2检验。根据分组标准将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为因变量,以病变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Back Wakl法)。P<O.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T2DM合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 109例T2DM患者共检出合并颈动脉斑块45例,发生率为41. 3%。
   2.2 两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A组年龄、BMI、FBG, HbAlc、收缩压、TC、TG、LDL-C、SUA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颈动脉斑块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是否合并颈动脉斑块为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LDL-C、SUA进入方程,说明年龄、收缩压、LDL-C、SUA是糖尿病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3.讨 论
大血管病变是T2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病理改变 为粥样硬化及粥样斑块的形成。超声显像技术是近年来无创 性诊断和评估血管壁病变的有效方法,是了解动脉硬化的窗 口H3。IMT的增加是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既代表粥样硬化 的程度,也是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MT测 定为早期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客观指标。目前有关导致IMT增加主要有年龄及BMI、血糖、HbAlc、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年龄.BMI、FBG、HbAle、收缩压、TC、TG、LDL-C、SUA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 Logistic回性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LDL-C、SUA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糖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发生,从而加速大血管病变的进展;血糖控制不良与心源性猝死、心血管 事件相关,并增加脑卒中及心力衰竭致死的风险。本研究结 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胡大一等报道,80岁以上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可达100%。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也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成程度正相关,提示血压升高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因素;收缩压的升高可致 血管内皮舒张因子反应性降低,血管内皮收缩因子增加,同时动脉血管平滑肌增生,胶原纤维增生,致血管内膜增厚。左慧 芬等:&rdquo;j报道.控制血脂水平对预防T2DM患者发生血管并荔 症有重要意义,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血脂代谢紊乱可使动巨 IMT增加,且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与侵入动脉壁的TCTG、LDL-C等脂质发生反应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分享
 医疗器械招商代理   热线电话 025-86978335     传真 025-66622260    
未经Qxw18.com许可不得建立镜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医疗器械招商代理信息。
本站只提供医疗器械招商,医疗器械信息广告发布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不承担任何责任,请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苏)-经营性-2010-0006ICP证编号:苏ICP备0505942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苏B2-20050006
Copyright © 东方医疗器械网-医疗器械招商Qxw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律师支持:北京易欧阳光律师事务所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